陈艺祯
通过此次学习强国App进社区活动,面对面推广、手把手教学的方式,向社区群众讲解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强大功能,鼓励大家持续学习,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广大群众的指尖活起来,从而在昭通形成天天学习、人人学习的浓厚氛围。
杨承新指出,要认真领会革命理想高于天 大海航行靠舵手 党的思想放光芒三句话的重要意义,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,坚定不移学理论、学思想,始终做坚定信仰者、积极传播者、忠实践行者。杨承新说,希望同学们立大志,做远大理想的有志青年。
马洪旗主持报告会并参加调研。成大才,做善作善成的有识青年。杨承新介绍了昭通的历史进程和广阔的发展前景。杨承新从永远听党话,一心跟党走成长在昭通,筑梦向未来胜人者自胜,强人者自强热血浇桃李,丹心育栋梁躬耕三尺台,当好引路人五个方面,深入系统地为广大师生作了一场生动、精彩的形势政策报告,深刻阐释了党的二十大精神,展望了昭通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,并对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未来寄予了殷切期望。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、放飞青春。
昭通日报记者:钱江/文 韩兴国/图校对:崔鹏。广大教师要对照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,践行工匠精神,当好新时代的大先生。三、坚持生态惠民,探索绿色经济盐津竹林资源丰富,2022年3月获得中国方竹之乡荣誉称号。
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凌波女士。其二,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有限人为活动认定工作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,立足资源禀赋,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全面实施扩绿工程和生态搬迁,谋求新的发展出路,减轻岸线承载压力,已发展10万亩李子园、60万亩竹产业、15万亩其他经济林果,综合产值达7.8亿元以上,6万余群众增收致富,森林覆盖率达71.99%,团结、银厂等4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,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转换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经济财富,人给水出路,水给人活路的生动实践效果明显。今后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:一是狠抓项目争取并落实,加快推进并全面完成2023年度昭通市金沙江干热河谷(滇西)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续建第二批次和2023年度昭通市滇东北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第一批次建设任务。
构建以重点生态功能区域为主体,以严格保护区域为支撑的昭通市两屏、两区、一廊、多核、七轴生态安全空间格局,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4888平方公里。三是全力补齐环保短板。
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126个,创成市级生态文明村(社区)951个。目前,9个县(区)已编制历史遗留矿山一矿一策生态修复实施方案,建立工作台账,明确修复方式、利用方式、范围、主要措施、完成时限等,确保底数清、方案明、措施实。微昭通编辑:永善县是我国第三大水电站(溪洛渡水电站)所在地,又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,请问永善县围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建设,是如何抓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?永善县副县长雷光亮: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。因地施策,点面共治污水,全县5个镇均建设有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的污水处理厂,委托第三方机构运营管理,实现了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规范运营全覆盖,日处理污水可达17500立方米,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。
绥江县委常委、常务副县长丁永帅先生。自然资源部门严格执行规则,在重大建设项目确实难以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的情况下,有限人为活动认定工作,主要包括两类情形:其一,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有限人为活动认定工作。建立流域项目准入负面清单,严禁三高项目上马,全面完成流域内8座小水电站、18座煤矿、54座砂石料矿山清退修复,加快推进已建成的观音、桂花、大河、石坎4个村集体公司养殖场转产。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,一是主发布人作新闻发布。
加大建房行为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,严格管控流域沿线建房秩序,严禁在干流30米范围及公路至河道一侧新建住房,切实加强对流域水域岸线的管理保护。生态保护红线内,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。
生态保护修复不仅需要细心呵护,更需要久久为功,尤其需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,我相信,只要我们共同努力,就一定能真正守好生态安全底线,一定能为全市深入推进六大战略、扎实做好产、城、人三篇文章筑牢坚实基础。二、强化生态示范创建,推动保护修复。
目前,已经全面启动132个项目,完成88个项目。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:由于时间关系,提问环节就到这里,感谢各位记者的踊跃提问,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。不断根据地类现状调整优化绩效指标,完成人工造林5.9万亩,河道防护林502.5公里,村庄绿化29.32万株,退化林修复1.85万亩,同时争取省级新增1000万元,增加人工造林1.14万亩,正在组织实施。深入实施河长清河行动,围绕河长制六大任务,全面排查清理河、库、坝塘、沟渠垃圾,重点清理了横江流域洪水冲刷至库区淤积垃圾3000余吨。抓管护,全面做好县处理场、镇中转站、村垃圾车、组垃圾房日常管理维护工作,将垃圾处理、日常保洁纳入村规民约管理,全县城集镇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、处理率、收费管理制度实施率均达到100%。以岸为基,自觉肩负上游担当。
推动例行执法检查与专项执法检查深度融合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,整合生态环境、自然资源、公安、农业农村、林草等执法力量开展联合执法,严厉打击非法捕捞、破坏林草资源、猎杀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。下面依次进行,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胡炯先生作新闻发布。
我们通过抓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创建,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。四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。
我们将进一步树牢上游意识、扛实上游责任,秉持生态文明理念,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,依法治水、科学用水,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为建设碧水蓝天、山川锦绣的美丽绥江而努力奋斗。建成投用垃圾热解站5座,健全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,完成县城规划区177公里截污管网建设,整治入河排污口38个,深入推进流域内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提级改造,流域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1.4%。
云南日报记者:生态保护修复是昭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,市生态环境局作为主责部门之一,近年来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生态保护修复?成效如何?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凌波:感谢媒体朋友们对昭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关注,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。以水富民,打造宜人宜居城市。通过项目实施,统筹增减挂钩指标流转、补充耕地指标流转、腾退矿山建设用地等措施,按照谁修复、谁受益的原则,破解生态修复资金难题。目前装机6.6万千瓦的老路梁子风电站并网发电、20万千瓦的海子山光伏发电项目有序推进、8万千瓦的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全面启动建设,2023年新获批光伏项目7个,总装机112.7万千瓦。
坚持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创新治理手段措施,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。市委、市人大、市政府、市政协模范带头,完成昭通高铁东站片区绿化2100余亩,市直98个单位1.2万余名党员干部两批次认领规划地块,开展网格化义务植树活动,现已完成植树任务。
抓试点,开展生活垃圾就近分类试点,采取堆肥还田、填坑垫道、回收处置等方式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。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沟通协调,聚焦省级下达昭通市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任务,制定《昭通市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—2025年)》,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相关县(区)。
截至目前,竹基地面积达102.3万亩,良好的资源优势使竹产业成为盐津县3个10亿元级富民产业之一,各乡(镇)采取企业带动、党支部联系、大户带头、散户入股的方式,把分散单干的农户聚合起来,形成稳定的竹产业联合体,收益农户达3万余户,同时,引进云南百年传奇、纤多多等优质农特产品企业落户盐津,积极探索林业碳汇经济,延长了竹产业绿色产业链,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收益,真正用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。通过加强矿业权事中联合审查,落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监管职责,督促矿业权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。
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,实施了盐津县桃子小流域治理、仓房河流域治理、横江马岭岩段河道治理、关河林家渡段河道治理等工程,已相继完工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.5平方公里,完成流域治理8.7公里。围绕污染防治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、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等重点工作,不定期组织县委督查室、县政府督查室、市生态环境局威信分局等部门开展联合督查行动,不断加大环保工作监督检查力度,对工作落实不到位、推诿扯皮的,视情况予以通报、约谈甚至问责处理。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定期调度,扎实开展生态、水土流失、石漠化、地质灾害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,累计修复矿山401座、治理地灾隐患386处。按照市委、市政府工作要求,市生态环境局结合部门职责,主动担当作为,狠抓落实,全力推动全市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积极成效。
市政府网编辑:威信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高位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,让山更青了、水更绿了、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。一是全力打好三大保卫战。
威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宗刚先生。最终报请省自然资源厅在征求省生态环境厅、省林业和草原局等有关部门意见后出具审核意见,报请省人民政府出具认定意见。
争取省林草局绿化美化示范项目500万元,种苗补助资金2000万元,获得省财政厅、省发改委2022年城乡绿化美化标杆典型省级财政直接奖补资金1996.8万元。三、强化监管执法,守护生物多样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